当前位置:首页 > 职场 > 正文

中国银行体系改革家刘鸿儒逝世,曾称自己是一个“业务型干部”

  • 职场
  • 2025-03-14 17:28:04
  • 38

  3月14日,金融一线获悉,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鸿儒逝世,享年95岁。

  刘鸿儒是银行体系的改革家、资本市场的拓荒者、金融教育的热心人。1979年,中国的改革开放艰难起步。而就在这年2月,有着“人行大才子”之称的刘鸿儒,从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调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,此时的他正式被推到了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风口浪尖。1980年,刘鸿儒又被调回中国人民银行,任副行长,主管银行体制改革。

  刘鸿儒对资本市场一举一动十分关切,他认为,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,而资本市场又是金融的核心,必须走发展资本市场的道路,不能走完全依靠银行的道路。据了解,刘鸿儒是证监会首任主席。

  刘鸿儒曾笑称自己是一个“业务型的干部”,“喜欢从事一些研究工作,白天上班,晚上和假日备课、写文章”。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,他先后出版有专著9部,译著2部,主编著作20多部,发表了400多篇论文。

  银行体系的改革家

  公开信息显示,刘鸿儒,男,1930年11月生,吉林榆树人,194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,1947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。

中国银行体系改革家刘鸿儒逝世,曾称自己是一个“业务型干部”

  1951年,刘鸿儒被选拔到中国人民大学读研,系统地学习货币金融学;1954年,刘鸿儒作为公派留学生的领队前往苏联的莫斯科大学经济系读书;1958年,刘鸿儒前往莫斯科财政学院,师从吉·阿特拉斯教授攻读金融学副博士;1959年,回国后的刘鸿儒进入人民银行研究所,投身金融实际工作。

  1979年2月,刘鸿儒从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主任调任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,此时的他已年届不惑。

  1980年,刘鸿儒又被调回中国人民银行,任副行长,主管银行体制改革。

  据了解,1982年初,根据国务院指示,人民银行成立了“银行机构改革小组”,刘鸿儒担任实际主持人,负责集中各方意见,设计中央银行设立方案;1983年9月,国务院正式决定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,成立工商银行承担人民银行原有的城市工商信贷业务。至此,中国形成了以人民银行为中心,工、农、中、建四大专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。

  从1980年至1984年,中国用了四年多的时间建立中央银行制度,刘鸿儒曾表示:“中央银行制度的确立,才是中国银行体制改革的真正开始。”

  资本市场的拓荒者

  刘鸿儒对资本市场一举一动十分关切,他认为,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,而资本市场又是金融的核心,必须走发展资本市场的道路,不能走完全依靠银行的道路。

  1992年10月,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时成立,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担任证券委主任,他指定刘鸿儒出任副主任兼证监会主席。

  据悉,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,刘鸿儒便大胆提出,“中国要发展股票市场,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”。

  此外,1985年的全国党代会还吸纳了刘鸿儒在人民银行工作时提出的“建立以间接融资为主、直接融资为辅的金融市场体系”和“促进资金市场的形成”等建议,列入“七五计划建议”。

  据了解,从人民银行副行长到中国证监会主席,刘鸿儒还曾经历过短暂的身份转换,即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。彼时,他提出了“体制”, 所谓“体制”,就是“公有制的实现形式”。

  刘鸿儒在文章中表示:“股份制是80年代以来唯一经受住了实践检验的国有企业改革形式”。

  1995年,刘鸿儒从证监会退休后挂名平安保险的名誉董事长,平安保险作为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的典范,为其题词:“在竞争中求生存,在创新中求发展”。

  据了解,刘鸿儒还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;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;中共第十二、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;后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;中国金融学院(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)院长、研究员、博士研究生导师,中国金融学会副会长。

  2012年3月29日,刘鸿儒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会名誉理事长,曾著有《社会主义货币与银行问题》、《社会主义信贷问题》等。

  刘鸿儒在教学及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,他曾任中国金融学院(现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)首任院长,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学术委员会主席,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南开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的兼职教授,香港城市大学访问教授。

  人物履历

  1947年,为东北行政学院学员、组织干事。

  1950年,任东北人民大学经济系班主任、教员、党总支部书记。

  1951年,为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、教员、党总支部书记。

  1952年,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研究生班。

  1953年,为东北人民大学经济系教员。

  1954年,在北京俄语专科学校留苏预备部学习。

  1955年赴苏联,入苏联莫斯科大学财政学院研究生班学习,任党总支部书记,获经济学副博士学位。

  1959年回国。后任中国人民银行计划局干部。

  1960年,下放任上海市南汇县惠南公社副社长。

  1962年,任中国人民银行计划局货币流通处、办公厅综合处副处长。

  1962年,任中国人民银行、财政部综合处副处长。

  1971年,下放“五七”干校劳动。

  1972年,任财政部办公室副处长、负责人。

  1976年,在河北省固安县“五七”干校劳动。

  1977年,任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室副主任,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。

  1980年7月,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、党组副书记,后任中国人民银行理事会副理事长。

  1988年,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兼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、党组成员。

  1989年,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、党组成员。

  1992年-1995年,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。

  2012年3月29日,任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会名誉理事长。

有话要说...